好童声读城记—静好的北京行 作者:耿静好
静好在中华好童声领奖
北京是座怎样的城呢?每年都要去北京学习的妈妈告诉我,北京可是一座厚重的城,需要花很多很多年的时间才能读到星星点点。对于10岁的我来说,北京是个神秘又遥远的梦。
静好在中华好童声颁奖典礼
每当提起北京,我就会想起庄严神圣的天安门;想起世界闻名的北京烤鸭;想起情意浓浓的四合院儿;想起蜿蜒雄伟的万里长城;想起历史悠久的故宫……北京,这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这次我终于有机会见到了,因为我作为入选全国50强的中华好童声要去北京参加颁奖典礼,参加录制百篇经典作品的活动。
静好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中华好童声”活动是由文化部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语言艺术专业委员会学术指导,由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影视培训中心和首都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妈妈说,这个活动可非常严谨和公正的,不像那些泛滥的商业赛事,交了点钱折腾一圈就忽悠完了。每个环节都体现着主办方对我们孩子的关怀和指引,就像杜敏老师说的一样,希望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对艺术的理解和思考,让文化在我们小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
静好体验录音间
能够成为中华好童声50份之一的我自然是无比的高兴与激动的,为了这个光荣的称号,我付出了整整一年的努力。这一年来,妈妈带我录制了大量的声音作品,最让我感到自豪的是“静好说节气”成为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红苹果微电台的专栏节目。妈妈希望我通过解读24节气,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因为这些内容离我很远,我也不理解,比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这几个字我断句都不会,说实话,大部分的录制我都是在泪水和抗拒中度过的。正因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红苹果微电台这个精益求精的平台,才让我有了坚持录制的动力和信心,我越来越喜欢解读节气,因为我从24期的录制里,知道了我们祖先把5天叫1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最重要的是,我从这一年的录制里,深刻体会到了“二十四节气”里源自古人的智慧。如果没有这个播出平台,我可能就虎头蛇尾的草草了事了。
杜敏老师为静好辅导
到了北京之后我才知道,一篇几分钟的投稿,竟然要经过那么多听审专家的耳朵,我才感受到老师们对艺术的严谨态度和对我们少年儿童的关爱。尤其是王薇老师,在听说最后5期的节气解读内容都是我自己收集整理的后,一直鼓励我,继续用这种声音记录的方式学习中华的传统文化,还不断向大家介绍我的作品。素未平生的老师就是这样让我觉得温暖又亲近,我只是一个来自湖南的普通孩子,老师却那么不吝言辞的鼓励支持着我,让我对于语言的学习又有了更大的动力和信心。
静好在排练
要参与录制百篇经典作品,到北京的首要任务是接受老师的专业指导,因为时间关系,第一天我并没有排上号,但就算是坐在边上聆听老师对同学的指导,我也能深深感受到语言艺术奇妙无比,开口说话谁都会,但如何把我们的中国话说得婉转动听又有感情,却真的是一件非常非常难的事。
静好和王薇老师在北京文艺广播
到达北京的第二天,我们就要进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录音室录制百篇经典作品了,我的心里是多么的忐忑,听了老师对其他小朋友的指导,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不敢说话越来越不会开口了,声音完全不受我控制。录制前我有幸得到杜敏老师和雷波老师的指导,老师们耐心温和的指导我,一字一句地指出我的问题所在。我录制的现代作品是《桥》节选,怎么让声音有画面感,对于我来说是件很抽象的事情,简直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啊!但是经过二位老师的专业指点在录制的时候居然很顺利,全程只摁了两次机。
雷波老师为静好指导
第一次太紧张,忘了说自我介绍,第二次是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hǎn shén me)”念成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hán shěn me)”在季燕老师的指正下,我知道了“什么”这个词的正确发音,从早上8点就坐在机房的老师,坐在我旁边,一点都没有疲倦的痕迹,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她的情绪也在跟着我的声音变化,录制完后她笑着向我竖起了大拇指,这对我是一个莫大的鼓励。
静好和季燕老师
一个小小的作品,得到了这么多老师的助力,看来,没有哪个人的成功是偶然的。
王薇老师在指导我读古诗《枫桥夜泊》后,我竟然能从28个字里知道什么是近景,什么是远景,还能表达出动静结合的画面感。这是我在以往的朗读中从来没有思考过的,原来古诗还可以用声音诠释得这么生动形象。
王薇老师为静好指导录音作品
在组织方的精心安排下,等待录音的空暇时间我们分组参观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这是成立于1949年2月2日,位于东长安线的建国门外南侧的拥有独立发射机构的国有广播电台。
静好在直播控制机房
一进门就能看到威武的武警守护着这个单位,这可不是一般人能随意进出的哦,如果不是参加这次活动,我可能永远都来不了这里。
参观北京动听调频直播间
我们安静有序的排队参观电台直播间。我看到了承担着不同任务的直播间,有体育广播、故事广播、城市广播、文艺广播、音乐广播……每个直播间都色彩鲜明,各具特色。这些直播间也有着共同之处,那就是每个房间都会有直播台,直播台上放着专业的麦克风,控制电脑,直播间旁还有专门的调音室。原来那些神秘又美好的声音,就是从这传出来的呀。坐在直播台边,我就是那个神气的小主播,可是那一刻我又感到自己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要成为这里真正的一员,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啊,需要我不断地增长知识,学习技能,朝着播音员的方向努力前进。
参观北京音乐广播直播间
晚上我们跟着团队一起前往中国儿童剧院。中国儿童剧院就像一座神奇的城堡,地处王府井商业繁华地段,是文化部唯一的直属国家级儿童剧场。
静好在儿艺
走进这座神奇城堡,就好像走进了梦一样的童话世界,可有意思了,从远处看,城堡的主楼就像一只方方正正的青蛙,两边的门楼窗户像青蛙的眼睛,连着眼睛的弧线像青蛙的大嘴巴,嘴巴下面写着“中国儿童剧院”六个大字,大字下面就是变化多端的彩虹肚子 了。
与儿艺演员合影
我们观看的童话音乐剧《卖火柴的小女孩》。衣衫褴褛的小女孩在冰天雪地的冬夜随着奶奶一起去了天堂,看到这里,滚烫的眼泪顺着我的脸颊奔涌而下,我们的祖国妈妈温暖而强大,在寒冷的冬天我不用穿着单薄的破衣服在大街上卖火柴,不用看着别人家的厨房挨饿,不会因为衣衫褴褛而被别人嘲笑欺负……
生活在祖国妈妈温暖的怀抱里,我就是一个幸福的娃。
静好在儿艺
第三天我们去了首都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简称首博,位于北京长安街西延长线上白云路的西侧,复兴门外大街16号,是北京地区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属中国省级综合性博物馆。在首博的这一天是整个活动最激动人心的一天,因为在这一天会有“中华好童声”少年儿童经典诵读优秀人才展示活动的颁奖典礼,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跟老艺术家同台演出,感受最有文化底蕴的语言表演形式。
静好快闪
经过一上午紧张的排练,一点的时候,我们的“闪诵”闪亮登场了,我们的精彩节目出其不意的出现在博物馆的每个角落,引来了很多游客的驻足观望和拍照留念。我们组表演古诗连诵时,我一点也不紧张,我面带着微笑 朗诵着老师们精心指点过的诗句,那一刻最美好的童声在首都博物馆里回荡......
央视化妆师
三点时让我期待已久的颁奖典礼终于开始了,当敬爱的虹云老师念到我的名字时,我像只欢乐的小兔子小跑着到了台上。小小的奖杯在我手中是那么沉重,这小小的荣誉背后藏着那么多人的付出。
静好和虹云老师
在那个光荣灿烂的领奖台上,我和其他24个孩子一起,幸运地与刘纪宏老师、虹云老师同台朗诵了阿紫老师写的诗歌《读中国》。刘纪宏老师和虹云老师都是了不起的名人大师。虽然他们光芒耀眼,却一点都没有名人的架子,不耍大牌,非常谦和亲切。原来真正有内涵的人从不炫耀,这才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啊。
静好和刘继红老师
舞台上两位老师热情洋溢的演绎和引导着我们一起朗诵充满深情的作品,我又一次感受到了语言艺术的魅力和神奇,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孩子竟能在老师的引领下表达出诗歌的情感。当我读到最后一段“我爱你,中国!”的时候,真是发自肺腑的骄傲和自豪,我骄傲我是中国娃!
《读中国》和艺术家合影
马上就要离开北京了,我们好像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没有做哦,作为资深吃货的我们怎么能够错过世界闻名的烤鸭呢?大家都知道面皮儿沾着酱包着烤鸭很好吃,其实你们知道吗?鸭架子汤更好吃,特别是佐着油而不腻的烤鸭,加上香味浓汤简直是绝配啊,真是无比的美味。
静好和妈妈
紧张忙碌的北京之行就要结束,我忘不了可亲可敬为我们奔波辛劳的老师们;忘不了亲切和蔼的牛妈妈 ;忘不了经过前门大街时从车窗里 匆匆一瞥的天安门;忘不了北京室内暖如春天;忘不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好童声们欢笑如花;忘不了穿军大衣的糖葫芦爷爷;还忘不了北京我那么多那么多那么多没去过的地方......
静好和其他好童声
我要感谢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这次“中华好童声”之旅让我第一次这么真实地阅读到北京这座城市,我不再问妈妈,读懂北京这座城需要多长时间,我会用心慢慢地品读,等我以后有了孩子,我也会带着孩子一起读。
啊!我爱北京,我爱北京天安门。
作者介绍:
耿静好,湖南浏阳市人民路小学学生。
爱好小提琴,自学钢琴一、二级。
中国歌剧舞剧院舞蹈考级六级,语言九级。
全国少儿播音主持等级测试四级。
中华好童声少年儿童经典诵读优秀人才展示活动“中华好童声”荣誉称号。
湖南教育电视台《我是小记者》栏目特约播音员,外景内景小记者。
原创儿童舞蹈诗《醉爱浏阳》语言部分全部声音。
《浏阳方言童谣系列》签约小演员。
《童声撞电台》节目签约声童。
拥有自己专属的声音频道“好好听”。
学校广播站站长。
指导老师:耿郑振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全国少儿播音主持等级测试师资,
中国歌剧舞剧院朗诵表演师资。
童声撞电台节目制片出品人。